王松柏代表:
您的提案《关于漳州市乡村振兴“十镇百村”行动推进情况的建议》收悉。接到建议后,我局领导高度重视,根据建议内容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建议办理工作,并指定领导具体负责,相关科室承办,要求结合实际展开调研,采取有效措施,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细落实。
近年来,漳州市认真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深化实施“深学争优、敢为争先、实干争效”行动,开展乡村振兴“十镇百村典型引领、百镇千村共富共美”行动,统筹推进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,带动群众生活富裕,走好具有漳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7.88亿元、增长5.5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8元、增长7.7%,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;2023年度省对市乡村振兴实绩考核,我市综合得分排名全省第二,位列优秀等次。
您在提案中提到对漳州市乡村振兴“十镇百村”行动推进及“市农业农村局在做好‘土特产’文章,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及取得成效情况”,现就议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:
一是扎实抓好乡村振兴“百镇千村”行动,发挥典型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2024年选取培育农业基础好、农村现代化程度高的13个乡镇、227个村列入乡村振兴重点乡镇、重点村,在投入保障、项目安排、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;对照重点乡镇、重点村和市直单位等3份重点工作清单,实行清单管理、对表推进、按季跟踪,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;按照“一季一主题”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议,每年底听取重点乡镇、重点村工作成效汇报,根据成效兑现奖补资金,落实退出机制,推动县、镇、村比业绩、晒成绩、争先锋、走前列。压茬推进示范带动,做精每个乡村“点”,由点连“线”,由线成“片”,推动由“一村美”向“村村美”、“一域兴”向“全域兴”延伸拓展。
二是大力发展乡村“一村一品、一镇一业”,促进村民村财双增收。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立足漳州资源禀赋及特色优势,坚持产业兴农、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,依托特色资源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推动乡村产业发展。一季度,漳州市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实现“开门红”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.72亿元,增长4.1%,增幅位居全省第三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4元,增长9.5%,增幅位居全省第一。一是打好特色牌。坚持“以特取胜、以优取胜”,培育壮大水果、蔬菜、茶叶、水产、食用菌、畜禽、花卉、林竹、中草药等九大优势特色产业,下大力气培优品种、提升品质、打造品牌,12个产品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。近两年,累计推广优新品种154个,建立基地458个,辐射带动产值新增52.83亿元,抓农业优新品种推广的做法得到省领导批示在全省推广学习。目前,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8家,其中国家级11家、省级以上243家,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二、第一。二是打好绿色牌。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,规划建设10个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,促进畜禽粪污消纳、种养生态循环,链接种苗培育、精深加工、休闲旅游,实现一产接二连三、融合发展;推动沿海盐碱耕地种植“海水稻”、山区种植“旱稻”、稻菜轮作、稻蛙轮作、果园套种粮食等高效模式,既稳粮又增收;发放全国首张林业地票,推动地票、林票、碳票“三票”融合,林业“地票”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。三是打好融合牌。深入挖掘“一楼一厝”特色文旅资源,深化“非世遗”土楼、闽南特色古厝活化利用,让文化“动起来”、文物“活起来”、文旅“兴起来”。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,推进漳浦台创园、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,打造对台农业融合发展新高地,2023年新批台资农业项目37个、合同台资4821.7万美元,增资项目10个、增加台资2303.5万美元,两项资金均位居全省第一。
专此答复,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。
领导签署:林德泓
联 系 人:黄斌
联系电话:0596-2875009
漳州市农业农村局
2024年6月25日